沐英江宁(盗墓往事二十年)全本阅读_沐英江宁最新热门小说

沐英江宁(盗墓往事二十年)全本阅读_沐英江宁最新热门小说

作者:叫我响马

军事历史连载

小说《盗墓往事二十年》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,是“叫我响马”大大的倾心之作,小说以主人公沐英江宁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,精选内容:盗墓界流传着一句话:北看洛阳,南看江宁。我想为大家讲述一个跨越二十年的真实的,有人情味儿的,甚至你稍微用点心,就触手可及的盗墓者们及这个圈子里的故事

2025-10-09 15:42:33
小时候,我的小太爷爷跟我说了很多故事,从最早的一个说起吧……1950年的一个清晨,一个人急匆匆地来到了南京市政府,他怀中抱着一个瓷瓶,跟工作人员说他有重要的事情要汇报。

此人是南京民国时期著名收藏家,将怀中的瓷瓶放到了办公桌上,开门见山的汇报:“这件元青花梅瓶是我用5块金条在早市上购买的,如果我没看错的话,这件青花梅瓶应该是元末明初的珍宝,从这件梅瓶的品相上看,它应该是一件最近才出土的文物,在南京,能拥有如此珍贵元青花梅瓶的墓不多,所以我怀疑朱元璋的明孝陵可能被盗了”此话一出,满座惊然。

梅瓶,最早出现于唐代,流行于宋元明清,小口,短颈,丰肩,束腰,因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,宋时常插花作观赏之器。

发展到明代时,常作为高等级陪葬之物,并且只放置于大型砖室墓的壁龛里。

众人听闻明孝陵可能被盗,面面相觑“这件事你先不要向外透露,我们马上派人去调查一下”随后,消息传到考古所,各方专家云集,前往明孝陵调查,考古队同志来到孝陵现场,并未发现墓表有破坏痕迹,正当大家疑惑不解之际,旁边一队员提醒道“梅瓶档次极高,只有大墓才会有,孝陵周围,高等级陪葬墓如众星拱月,何不一一排查”。

不出意外,在排查到南京南郊将军山的时候,果然发现明朝开国将领,大将军,黔宁王沐英墓被盗!

沐英自幼父母双亡,沿街乞讨为生。

在他8岁的时候,朱元璋无意间遇见了这个小乞丐,他看沐英性格刚毅,双目炯炯有神,就收了他为义子。

此后,沐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,他18岁时被授帐前都尉,参与守镇江。

元至正二十七年,沐英攻破分水关、延平,生擒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陈友定。

洪武九年,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,因军功被封西平侯,赐丹书铁券。

沐英是明朝的开国功臣,在平定云南之后,朱元璋命令他镇守边疆。

为了表奖沐英,朱元璋特意赐给他一件元青花梅瓶,梅瓶上绘制的是“萧何月下追韩信图”,寓意沐英是韩信那样不可多得的良将。

洪武十五年,沐英因义母马皇后病逝,悲伤过度而咳血。

洪武二十五年,沐英病逝于云南任所,年仅西十七岁。

朱元璋悲痛万分,特意命人将他的遗体运回南京,追封黔宁王,赐谥“昭靖”,侑享太庙。

并将他赐葬于南京郊外的观音山上,此后观音山改名为将军山。

警方在进行了缜密的侦查之后,终于锁定了盗墓者,他就是有“盗墓状元”之称的康永海。

当时盗墓界广为流传过一句话:但凡盗墓,北看洛阳,南看江宁!

北方因为洛阳出了洛阳铲,而江宁,则是因为发明了钎子。

我个人认为,钎子要比铲子厉害一点,铲子要通过带土样上来观察,从而判断死土还是活土,靠的是视觉感官,效率低下,通常一个五米的探洞,要用半个小时的时间,并且铲子笨重,不方便携带。

钎子则不然,你只管扎下去,完全凭手感,看的是触觉感知,同样五米的探洞,三分钟之内搞定,关键这玩意儿还轻便,弄个钓鱼竿,里面抽空,装个几节钎子,手拿着就出门了,跟出去钓鱼无异,其中厉害,不言而喻。

后来,我在钎子的基础上,改良发明了软钎子,对!

你没听错,软的,能扎下去十数米深,当然,这是后话,暂且不提。

这就是江宁能凭一县之力,与一市齐肩的原因。

而康爷,就是江宁一派的代表人物,康爷是南京本地人,据他的亲弟弟,我的小太爷爷回忆,康爷大概生于民国三年,他们的爷爷就是南京著名的摸金校尉。

年轻时,康爷跟家里人习得一身找墓的本领,奈何当时爷爷,父亲,以及班组里的那些前辈正当壮年,也轮不上他说话,所以虽然有一身技术,也没上过几次山,那会儿时局动乱,军阀混战,民不聊生,康爷则不管这一套,终日里游手好闲,架鹰斗鸡,扳指蛐蛐儿笼中鸟,身后还跟了一班地痞无赖,什么鲶鱼头、嘎鱼尾、鲤鱼刺、甲鱼腿,张三李西王二麻子等等,长期混迹于中华门,夫子庙一代的烟花巷柳,烟馆戏楼等地。

十里秦淮,花船往来穿梭,纵使有万贯家私,也不够康爷带着一般人挥金如土!

但好在这个时候,康老太爷还能养活他……1937年,日本鬼子占了南京,烧杀抢掠,无端杀害我军民三十余万,罪恶滔天。

我小时候我小太爷爷跟我说据他听老一辈人说,有点乱,好好捋捋?!

有一天,康爷那一身绝技的爷爷和父亲,带着盗墓团伙,正在牛首山上如火如荼的干完活,下山的时候,偶遇一支鬼子的巡逻小分队,鬼子看这群人虽然扛着锹,但根本不像种地的农民,正欲上前盘问,几人撒腿就跑,只恨爹妈给自己少生了两条腿,可惜腿脚再快,哪能跑得过子弹,顷刻间,都被打死了。

这下完了,康爷一下子断了经济链,鲶鱼头、嘎鱼尾、鲤鱼刺、甲鱼腿们作鸟兽散。

当时我小太爷爷才十几岁,兵荒马乱的,没办法,康爷得养他,突然失去了经济支柱,除了空有一身盗墓本领,也没有个一技之长,怎么办呢?

寒冬腊月,去哪儿找口吃的呢?

这天,康爷双手插袖,大街上正走着,正愁间,抬头一看,路边澡堂招两个挑水工,那会儿没有自来水,澡堂里的水都是挑水工天不亮就从附近河里一担担的挑去,火工烧热了后,试好水温,早晨开门迎客,大店都是晚上把水放掉,第二天挑新的干净的水,所以大澡堂的挑水工是很累的。

这是中华门大街上最大的澡堂,掌柜的姓俞。

每天浴客无数,康爷迈进澡堂,说明来意,俞掌柜上下打量眼前这个年轻人,见他圆头圆脑,浓眉大眼,肩阔腰细,扇子面的身材,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,首先心中有三分喜欢。

得之康爷家里人都在兵乱中遇害,家中只剩一个同胞兄弟,又心生两分可怜,自此,康爷便留下做了个挑水工。

这俞掌柜老两口,生得一子,也在大屠杀中丢了性命,膝下只剩一女,爱之如命。

康爷呢,自小在风月场里摸爬滚打多年,长得又伶俐,这俞小姐正值开窍年纪,家中一帮长工,都是些粗鄙农汉,相衬下,倒显得康爷玉树临风,俞小姐怎能不心生爱慕。

一来二去,掌柜的看出了端倪,心想自己无子,年纪大了,这份家业是该找个人继承,便问康爷是否愿入赘为婿,康爷当然求之不得,挑良辰,择吉日,一对新人喜结连理。

时光匆匆,转眼间,三五年过去,康爷也算是在澡堂里站住了脚,老掌柜身体不好,大大小小的事情,都全权交给他打理了。

大概在1942年左右,偶然间,当年几个跟康爷屁股后面捡食儿吃的地痞无赖,去澡堂泡澡,一眼认出了康爷,故人相见,不免寒暄,得知康爷现在是这儿的少掌柜,仿佛像看到了粮仓似的,隔三差五的来裹挟康爷,这康爷,骨子里本来就是沾花惹草,浪荡江湖的人,哪里受过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罪,这几年被老掌柜压着,不敢造次,如今被这几人三番五次的这么一勾,本性就暴露了出来,几人每天带酒带菜,来澡堂里划拳行令,麻将骰子。

渐渐的,附近那些流落街头的,官司缠身的,打头混世的,都知道有康爷这么一人,知道有澡堂这么一有吃有喝的好去处,蜂拥而至,俨然把澡堂当成了春申君的招贤馆,弄的澡堂子里乌烟瘴气,老客们都不来了,康爷见没人上门洗澡,索性大笔一挥,牌子一挂,给改成了大烟馆。

不出半年光景,把老掌柜活活气死……澡堂关了,又失去了经济来源,拿什么抽大烟呢,康爷思来想去,掌柜的不在了,没人管得住我康爷了,索性一不做二不休,扳不倒葫芦撒不了油!

盗墓,我家传手艺,还能在我手上断了吗?

于是乎,一帮由地痞流氓,市井无赖组成的盗墓团伙诞生了,康爷也是厉害,据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,就教会了这帮人找坑,定穴,打洞,走土,洗坑,出货等等环节。

时逢乱世,路边饿死人都没人管,哪有人管你盗墓?

康爷就这么带着一帮人,把南京周边的大墓,干了不计其数,以至于几十年后民考队资源枯竭!

后来有传闻康爷是住在墓里的,只要没钱了就拿点东西去卖,这是不对的,并没有这回事儿,康爷有轻微洁癖,总是一袭青布长衫,短发,笑脸迎人,他很有文化……辞旧迎新,转眼间,新中国成立,各行各业蓬勃发展,唯独古玩,进入了一个低谷期,康爷从将军山黔宁王墓里盗出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纹青花梅瓶后,只以六担大米的价格,卖给了夫子庙花鸟市场的古董贩子,历经转手,最后被这个收藏家用五根大黄鱼买到手,随后,警方顺藤摸瓜,一举将这个团伙抓住,大概在50年冬天,康爷被就地正法。

如今,这尊梅瓶,静静的矗立在南京博物馆,成了该馆的镇馆之宝,我曾好几次在梅瓶前驻足,思绪万千。

康爷被枪毙的那天,漫天大雪,枪声在将军山山谷里久久回荡,我小太爷爷替他收的尸,康爷没进祖坟,后来我无数次问他,康爷埋哪儿了,他摇头不语,首到临死,也没崩出半个字。

这段往事,也随着康小爷的离世,烟消云散,被岁月的巨轮,碾压进历史的尘埃……
相关推荐:

江辞孟棠《将我私密照曝光全网后,渣男友他悔疯了》最新章节阅读_(将我私密照曝光全网后,渣男友他悔疯了)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
将我私密照曝光全网后,渣男友他悔疯了江辞孟棠最新小说推荐_完本小说免费阅读将我私密照曝光全网后,渣男友他悔疯了(江辞孟棠)
佚名佚名(三岁妈妈爱恶作剧)最新章节列表_(佚名佚名)三岁妈妈爱恶作剧最新小说
三岁妈妈爱恶作剧佚名佚名小说免费完结_最新章节列表三岁妈妈爱恶作剧(佚名佚名)
三岁妈妈爱恶作剧佚名佚名热门小说免费阅读_网络热门小说三岁妈妈爱恶作剧(佚名佚名)
妈妈把我锁进铁笼后,我用自己赎罪佚名佚名完结小说免费阅读_热门免费小说妈妈把我锁进铁笼后,我用自己赎罪(佚名佚名)
妈妈把我锁进铁笼后,我用自己赎罪佚名佚名免费完结版小说_小说完结妈妈把我锁进铁笼后,我用自己赎罪佚名佚名
妈妈把我锁进铁笼后,我用自己赎罪(佚名佚名)免费小说阅读_完结版小说推荐妈妈把我锁进铁笼后,我用自己赎罪(佚名佚名)